搞好“傳幫帶” 打造“天工匠”
集團實施“師帶徒”制度
本報訊 7月6日下午,總經理吳鎖軍、副總經理廖俊等人召開專門會議,宣布實施《天工集團“師帶徒”暨結對“傳幫帶”暫行辦法》。首批22對“師徒”歡喜結對,當場簽署了《天工員工結對“傳幫帶”協(xié)議》。業(yè)內人士指出,天工首開“師帶徒”制度化先河,對“傳幫帶”效果進行量化考評考核,將進一步濃厚“技術興企”氛圍,打造出越來越多的“天工工匠”。集團實施“師帶徒”制度
總經理吳鎖軍介紹,企業(yè)界的傳幫帶司空見慣,但絕大多數(shù)處于自愿、松散狀態(tài),沒有形成技術傳承機制。同時,傳統(tǒng)“帶徒弟”模式也漸漸不適應現(xiàn)代企業(yè)發(fā)展需要。《“師帶徒”暫行辦法》(下簡稱《辦法》)就是要制度化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辦法》明確了“師傅”和“徒弟”各自的職責和義務,如規(guī)定“師傅應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扎實的業(yè)務功底、先進的工作技藝和積極的精神狀態(tài)感召和影響徒弟。徒弟應尊重師傅、大膽實踐,在師傅的具體指導下,每一個月至少完成一篇月度工作總結,并主動向師傅不定期匯報……”;另一方面,《辦法》還列明了保障“師帶徒”機制的配套管理舉措,包括結對申報程序,以及建立結對檔案,作為后續(xù)培養(yǎng)、任用、考核和評優(yōu)的依據(j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辦法》還首次明確了“傳幫帶”激勵、處罰機制,包括師傅可享受每月數(shù)百元的“傳幫帶”專項津貼,但同時又規(guī)定,如果由于師傅人為導致師徒關系不融洽而產生的帶徒效果不佳或徒弟離職,津貼將被扣回!
當天,共有22對“師徒”簽署了《天工員工結對“傳幫帶”協(xié)議》。記者注意到,22名“徒弟”中,年齡最小的23歲,最大的已經35歲;而22位“師傅”既有冶煉、軋鋼、鍛造等生產一線“身懷絕技”者,也有來自會計、核算、用電、計量等管理或后勤崗位的高手,還有銷售部門的多位“業(yè)績大咖”。
負責公司計量工作的金建干和新入職的大學生李玉良成功結對,金建干說:“首次簽訂師徒幫帶《協(xié)議》,責任落地,有了量化標準和激勵、考核機制,師徒責任和義務都很明確,我們必須認真考慮如何將專業(yè)技能和管理經驗傳授給新人,保證幫帶效果,過去那種師徒‘口頭結對’,幫帶效果‘看造化’的情況將成為歷史。”李玉良也感言:“《協(xié)議》給我的技能學習提供了制度保障,促使師傅更加高效地指導我的學習,同時,由于協(xié)議要求對師徒幫帶效果進行階段性的跟蹤,師傅和徒弟之間都可以作出幫帶評價,我覺得這對我們快速進入崗位角色至關重要。”《協(xié)議》構建的新型師徒幫帶關系,其實就是一種連帶和合作關系,在后期師徒關系續(xù)存或結束后,徒弟和師傅一樣都會有相應的崗位擔當,對于后期業(yè)績突出的師徒,公司還將給予特別獎勵,再也不用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現(xiàn)象。